王阳明

曾国藩与陶渊明

今天想聊聊曾国藩与陶渊明。二位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。曾国藩是著名文人,是著名大儒,是晚清名臣,尤其最近一百多年,几乎把曾国藩奉行为神一样。而陶渊明则是著名隐士。曾国藩著名的是《家书》,陶渊明著名的是《桃花源记》等,曾国藩活的励志,陶渊明活的洒脱。在很多年前我是

随笔 王阳明 陶渊明 曾国藩 灵与肉 2025-08-30 08:58  5

晚年三大心魔!想太多,管太宽 气太盛,拖垮自己最快

人老了,最大的挑战往往不是身体的衰老,而是内心难以平静。岁月带走了青春,却也留下了智慧,可偏偏有些人,被自己的思绪困在了过去,活得比年轻时还要疲惫。想得太多,管得太多,生气太多,这三样东西就像无形的枷锁,束缚着晚年应有的轻松与自在。当生活节奏慢下来,若心却停不

生活琐事 藤蔓 王阳明 康健 心魔 2025-08-29 21:35  6

稳得住,该来的就会来 急不得,好事自然到

人生行至中途,方才懂得,最难修习的,从来不是能力,而是心性。年轻时总想快些出头,快些成功,快些拥有所有想要的一切。可岁月如筛,滤去了冲动与浮躁,留下的,是面对生活波澜时能否沉得住气的考验。三十岁以后,责任渐重,期望叠加,升职、育儿、安居、遇贵人,桩桩件件都牵动

王阳明 磐石 冬藏 毛竹 心若 2025-08-29 12:42  5

人生最好的状态:不扰人,亦不扰己

年轻时总以为人生就该是喧嚣热闹的,要呼朋唤友、觥筹交错,才算是活得精彩。可随着年岁渐长,酒意散去,喧嚣落幕,才渐渐看清,原来生命的本质是孤独。真正成熟的状态,不是在人群中左右逢源,而是在独处时也能从容自在。那是一种沉静而笃定的力量,像山间的一棵树,静静伫立,不

净土 人生 王阳明 慈悲 扰人 2025-08-29 08:15  4

《中华书院》探寻“吾道南矣”的行迹,跟着王阳明立“大志”

今晚21:10,由江苏卫视与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大型文化纪实探访节目《中华书院》第八章,将探寻“吾道南矣”的行迹。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李响、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教授李春颖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思宇在东林书院汲取“理学正道”的滋养。随后,他们又与北京大学哲学

书院 王阳明 东林书院 行迹 中华书院 2025-08-29 05:14  8

平庸≠平凡

【深刻的问题:我越来越认为,平庸的生活、为社会扮演角色,把人都榨干了。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尽义务,我们自己的价值标准也是被规定了的。做人的乐趣不是太可怜了吗?】

王阳明 余华 社会角色 周国平 选择权 2025-08-29 06:42  4

毁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,是让他“内耗”:牢记三句话,救你于水火

朋友们好,我是东篱先生。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?别人一句轻描淡写的话,你却在心里翻来覆去地琢磨一整天。“他是不是在暗示我?我哪里做错了?”一件早已过去的小事,夜里却反复浮现,懊悔不已:“如果当时我能那样做就好了,我怎么这么笨!”还没开始做一件事,脑海里已经上演了

abc 燃料 王阳明 晨光 曾国藩 2025-08-28 04:24  8

父母最大的远见,就是在离开人世前,给子女留下这3样

人生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,而父母的恩情则如巍峨高山,厚重无言却滋养万物。在这世间,最深沉、最无私的情感,莫过于父母对子女那不求回报的付出。真正有智慧的父母,在年岁渐长、回望人生时,心中所系并非个人得失,而是如何为儿女铺就一条温暖而坚实的道路。他们深知,与其留

父母 家风 王阳明 家安 家常饭 2025-08-27 23:19  5

男人记住,从古至今,女人最爱的男人永远只有一种:4个字

古往今来,世事如云变幻,时代如潮奔涌,然而女人心中真正值得托付终身的男人,从未因外貌的俊朗或财富的丰盈而动摇其标准。她们所仰赖的,始终是那四个沉甸甸的字——厚德载物。这并非浮于表面的光鲜,而是深植于灵魂的根基。王阳明曾言:“有德者处世泰然。”老子亦道:“上善若

港湾 最爱 王阳明 曾许诺 于德 2025-08-26 19:14  5

哲学与艺术的碰撞:舞剧《王阳明》如何演绎心学智慧

引言:当哲学遇见舞台——舞剧《王阳明》的文化破圈2025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于8月22日晚在贵阳启幕。开场由侗族大歌《大地回响·宝莲初绽》以空灵多声部唤起黔地山川的宏阔意境,余韵未散,开幕大戏“舞剧《王阳明》”接棒登场,为观众展开一段由困厄到悟道的心灵旅程。

王阳明 哲学 舞剧 心学 龙场悟道 2025-08-26 08:06  6

为什么你的文章没人点赞评论,看完明白了

你有没有这样的瞬间:费心费力写完一段内容,发出去后盼着手机屏幕能闪出几个赞、一条评论,却始终无人问津。不禁自嘲:“是不是我的文笔出问题了?”有的人甚至怀疑:“是不是大家对我的生活、思想都没有兴趣?”其实,大多数发文不被点赞评论,不是因为你不好,而是我们常忽略了

王阳明 陶渊明 柳宗元 天涯路 涓流 2025-08-26 05:23  7

赵平略:知行合一的当代运用

知行合一是正德四年(公元1509年),王阳明在贵州提出的。他当年提出知行合一,是针对当时知行分离,知而不行的社会现实。一方面是道德空谈,一些人满口仁义道德,一心只想着升官发财,嘴里说“知”,其实未必真知,但“行”是肯定不行的,而且,这些人也从来没有想过要真的去

王阳明 讲道德 赵平 簿书 狱讼 2025-08-25 17:04  5